您的位置 首页 > 乡村振兴

南华大学实践队开展“绿色乡村”科普活动

  文/孔晴、廖嘉扬 图/詹欣慰  在共青团中央“美丽中国·青春行动”号召下,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“仲夏芙蓉医路行”社会实践队于7月29—3…

  文/孔晴、廖嘉扬 图/詹欣慰

  在共青团中央“美丽中国·青春行动”号召下,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“仲夏芙蓉医路行”社会实践队于7月29—31日走进邵阳市绥宁县东山侗族乡牛背岭村,以系列创新课堂,用青年力量守护绿色乡村。

  气候变化课堂:沙盘推演与石头彩绘共话生态

  7月29号,“沙盘课堂”直观演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联系。队员陈莹用细沙堆“河岸”、石子摆“房屋”,模拟暴雨冲刷场景,孩子们在观察中建立“人类活动—气候变化—灾害影响”认知链。讲解了气候变化知识后,队员们设置了石头彩绘课堂,以“石头变变变”互动开启创意之旅,孩子们用颜料绘制自己喜爱的气候图景。课程尾声,“彩绘小石头,守护大气候”的稚嫩口号,让低碳理念随色彩扎根心田,实现“趣味体验+知识传递”双重赋能。

  生物多样性课堂:动植物“活教材”播撒和谐共生理念

  7月30日,队员欧阳宇航、薛文珂开启生物多样性科普之旅。小学教室变“动植物博物馆”,队员借图片、标本、谜语,讲述本地动植物特征与意义,大鲵、睡莲等成“活教材” 。孩子们观察标本、中药材,在 “制作香囊” 环节,了解桂枝、茉莉花等药用价值,通过亲手制作,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。

  可持续发展课堂:垃圾分类与水资源保护同行

  7月31日,为厚植可持续发展根基,队员孔晴、廖嘉扬聚焦垃圾分类与水资源保护开展课堂教学,启迪乡村儿童生态守护意识。在垃圾分类课堂上,孔晴用生动比喻讲解四色垃圾桶用途,游戏互动让孩子们快速记住分类标准,孩子们在欢笑中掌握分类技巧。水资源课堂上,廖嘉扬手绘水循环图示,带领孩子们完成污水净化实验,当浑浊污水变清时,惊叹声充满教室。“回家要教爸妈分类,还要节约用水!”孩子们的转变让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课堂走向生活。

  此次活动以“知识+实践+创意”打破科普边界,激发孩子环保热忱,彰显青年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,也探索出 “青春赋能绿色乡村” 新路径。后续,团队将持续深耕,以青春智慧为环保注入更多创新力量,让绿色理念在乡村大地持续生长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showinfo-16-15618-0.html

相关推荐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Q Q: 358067079

邮箱:358067079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00-17:30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