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 > 乡村振兴

糖香润泽固镇沃土 匠心传承赋能乡村

  蔗田千顷翻碧浪,青春作伴问农桑。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"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"的号召,2025年7月20日,安徽财经大学"蔗里糖索"实践团在队长黄子菁带领下,深入安徽省蚌埠市…

  蔗田千顷翻碧浪,青春作伴问农桑。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"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"的号召,2025年7月20日,安徽财经大学"蔗里糖索"实践团在队长黄子菁带领下,深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,在糖坊蒸腾的热气与蔗林沙沙的絮语中,通过实地考察百年古法工艺与现代甘蔗种植体系,探寻传统技艺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转化路径。

  调研伊始,陈恋女士首先带领团队参观了糖鸣凤的产品展示区。团队成员兴致盎然地品尝了包括传统块状红糖、便捷红糖粉、以及融入创新理念的红糖芙蓉糕、红糖姜茶、红糖饼干等多种深加工产品。大家纷纷赞叹其纯正的口感、浓郁香味以及产品种类的多样性,亲身体验了“糖鸣凤”品牌的独特魅力。这些源自优质甘蔗、遵循古法熬制的红糖制品,其天然风味与健康属性给调研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  图为糖鸣凤红糖生产基地负责人陈恋女士为团队介绍红糖制品。柳鳗芮 摄

  步入糖坊,馥郁的蔗香扑面而来。陈恋引领团队近距离观摩红糖制作的核心流程。从甘蔗的严格筛选、压榨取汁,到柴火灶上“连环锅”内汁液的匠心熬煮、不断搅拌、撇沫除杂,直至糖浆在特定温度下结晶成型,每一环节都凝结着时光淬炼的智慧。“这五口锅温度依次递减,”陈恋在工坊内介绍,“火候与搅拌的拿捏,决定了红糖最终的色泽与风味。我们坚守古法,只为留住这份自然的醇厚与健康。”

  图为团队考察糖鸣凤加工工坊。柳鳗芮 摄

  固镇县连片甘蔗田孕育着甜蜜的源头。

  糖之根本在于蔗。团队随后走进糖鸣凤的甘蔗种植基地。放眼望去,青翠的蔗林在淮北平原上绵延起伏,长势喜人。陈恋扎根田垄,在她的介绍下,团队成员实地了解甘蔗地的涨势、生长密度、年产量、种植面积等情况,并观察根系固土效果,切身理解优质原料对红糖品质的基石作用。

  图为陈恋女士在甘蔗田间与团队合影。柳鳗芮 摄

  在弥漫糖香的接待室,陈恋回顾了糖鸣凤的振兴之路。在谈到糖鸣凤未来的发展时,陈恋女士充满了信心。她告诉团队成员们,企业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,包括建设更多的生产工坊、优化制作工艺、完善甘蔗种植工序等,力争将糖鸣凤打造成一个具有更强竞争能力的企业。团队成员纷纷表示,这次调研让他们对甘蔗与红糖有了全新的认识,也让他们看到了红糖与乡村与经济的双重效益。

  图为陈恋女士在红糖工坊团队合影。柳鳗芮 摄

  此次固镇之行,团队深切体会到小小红糖背后蕴藏的巨大能量:它是固守的匠心,是生态的农法,更是驱动乡村发展的甜蜜引擎。糖鸣凤以“一粒甘蔗”撬动一二产业的融合,其“古法技艺+绿色种植+品牌营销”的模式,为传统农产品价值提升与乡村特色产业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板。团队表示,将系统梳理此次调研成果,聚焦古法红糖技艺保护传承与产业链现代化升级路径,探索深化合作可能,助力这份承载乡愁的甜蜜事业香飘更远,惠泽更多乡村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showinfo-16-15668-0.html

相关推荐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Q Q: 358067079

邮箱:358067079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00-17:30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